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六十七章 拨乱未必反正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

<!--go-->

大宋太宗皇帝赵光义灭掉北汉后,不顾众臣反对,强行北伐,硬是将开国精锐兵马大半葬送于高粱河。

七年后,其人又趁着辽国新君初立内部不稳之机,再命三路大军北伐。

结果,还是惨败。

此后,宋辽两国攻守易势。

这期间,白藤江之战交趾独立,三川口、好水川、定川寨等战党项坐大,蜀地又爆发王小波、李顺起义,严重打击了赵光义的个人威望。

为了自己的帝位稳固,其人只能不断强化守内虚外和以文驭武的国策,逐步削夺军头的权力,使得向来有造反传统的军队战力尽废,再无法对赵氏江山造成严重威胁。

等到赵光义死去,大辽为报复大宋屡次兴进犯而大举南下时,大宋军力不振的问题便显露无疑。

辽军连战连捷,凿穿了河北路,兵锋直抵澶州(即后来的开德府)濮阳县城下。

危急之时,集贤殿大学士同平章事寇准的力劝真宗皇帝赵恒御驾亲征,宋军士气复振,守住了摇摇欲坠的防线。

辽军则因孤军深入,战线拉得过长补给困难,又攻击守阻,情况相当不妙。

不过,宋军虽然主场作战,而且人数比敌人更多,却是守城有余攻击不足,想赶走战力强悍的辽军同样不容易。

辽国承天太后萧绰意识到继续对抗下去于两国都不利,乃主动释放和谈的善意,最终与大宋达成澶渊之盟。

从此,两国结束了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状态,并开启了此后一百多年的和平时代。

Loading...
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网页】or【关闭小说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
使用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Chrome谷歌浏览器】打开并收藏!
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网络。

收藏网址:www.yuesekanshu.com

(>人<;)